托福听力练习材料

  托福听力,应该是中国学子公认的托福考试最难部分。那么托福听力备考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今天,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同学们带来的就是托福听力练习材料有关内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适合用来练习精听的材料包括:老TOEFL托福听力材料(material)中,Part C的lectures和新托福iBT的lectures。新托福iBT的lectures很长,大家可以分成几次(many times)来练听写。如果你就剩一两个月就要去参加考试(to take a test),一定记住所有的练习内容都应该是和你要参加考试直接相关的(direct relevant)材料。

  第一步(the first step):总听全文(to listen all the article)

  既然叫总听,就是不要陷入文章内容(content)的细节(detail)。总听只做两件事:一是明确主题,大概知道这个段落讲了什么事(what is the paragraph about)。二是寻找逻辑(to search logic)。英文文章的逻辑包括什么呢?只要能简单判断出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time order)写的还是空间顺序(space order);是现象解释还是两种观点的比较等。所以在总听第一遍的时候,关注那些起承转合的词(word),可以帮我们快速把握(to master)文章的逻辑(logic)关系。

  比如你听一篇段落,听到in the past,那你的预期(prediction)就该是,后面可能会提到now,也许还有in the future。听到“一些人认为”,那你的反应(reflection)应该是,接下来会谈“另一些人或者我认为的”。以前大家对于这样的能够提示(indicate)你文章逻辑关系或顺序的词是不敏感的。总是在听写第一遍(the first time)的时候就陷入细节。

  第二步(the second step):细听每句(listen to every sentence)

  在细听每句时,我见过有同学用复读机听。一句话说完,他就按个复读(repeat),让机子一遍一遍地读这句话,他不紧不慢地逐字听写下来。这种听写就属于低效甚至无效听写(dictation)。换句话说(in other words),你付出了80%的努力(effort),却可能只带来20%的效果(effect)。还有些同学是这样练习(to practice)的:就听一句话时,刚听到两个词(two words),就马上按暂停(stop),写下这两个词,然后再听三个词按暂停,写下这三个词。一句话被他分割(divide)成很多部分,听得支离破碎。我这里讲的细听每句,主要强调句子的概念(concept),是sentence by sentence的听写,不是word by word的听写。不过,这里的sentence也不是说非得到一个句号才算是一个sentence,这里指的是一个语意的停顿(stop),包括像逗号,分号,冒号等,都叫语意的停顿,在这样的地方可以按暂停。

  具体操作建议(suggestion):一句话先听一遍,到了一个语意停顿的地方按暂停,通过你的回忆(memory)把这句话写下来。有同学可能说,老师,一句话说了十几个词,我才能写出三五个单词,根本没关系(it doesn’t matter),因为我们在这里练的不是把听到的内容完全写下来的能力,而是锻炼记忆和总结能力。这里记住:每句话只听一遍,尽力写出或复述(retell)出你听到的内容。能写多少算多少。开始能写三五个词,坚持练习,就能写出更多的。

  第三步(the third step):反复琢磨(to think over and over again)

  这一步是核心关键。“反复”在这里不是一个副词(adverb)来修饰琢磨的,反复和琢磨都是动词(verb),指既要反复,又要琢磨。反复多少次合适呢?我见过特用功(very diligent)的同学,一句话听不懂,他就发誓(swear)说不把你听出来我就不吃饭!于是反复了三五十遍,听得眼睛都绿了,还是没听明白。这不又是80%的努力用在了没有效率的20%的事情上了。反复三五遍是最合适的。如果一句话反复三五遍还没有听出来的话,再听十遍八遍和三五遍的效果是没有太大区别的(no difference)。不过反复一两遍又太少。不要急着知道说得是什么,要通过反复三五遍,建立(to build)对整个句子的感觉(feeling)。

  A. 反复一遍后,句子的意思(meaning)全理解了,这时候就别试图把这句话一字不漏地写下来了。只要用记忆和总结把这句话的核心大意(main idea)写下来就行了。B.反复了几遍之后发现大多数内容都听明白了,但里面的个别词没听出来。这些个别词可能(might)对我们来说是生词(new word),也有可能是发音或音变导致(lead to)我们没听出来。这时需要大家做的工作是,记录声音符号(to report voice symbol)。也就是用你熟悉的(familiar)音标,汉字(Chinese character)或其它标音方式,把你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这个工作非常重要(very important)。总有同学说:老师,这句话我听不出来,听不懂。我就会问:那你听到声音了吗?他说:听到了。我说:“听到了什么声音。”他说:“啊,忘了。”

  我们练习的时候为什么不提高(can not improve),就是因为我们每次反复三五遍之后就直接打开原文看了。一看原文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一句话啊。这时,当你把原文放在一边再去听一遍听力材料时,你发现你都懂了。而这根本不是用耳朵听出来的,不是你的听力水平提高了,而是你用眼睛看完了记住了。就像我听广东歌,我先看一下歌词,再去听,我会觉得我广东话的听力水平还不错嘛,都能听懂。但如果不让我看歌词,直接去听,我肯定听得稀里糊涂。这些年来,很多同学也就是活在这种幻觉(illusion)中。听了几遍,看了原文再去听,就以为自己听力水平提高了。所以说,要改变(to change)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声音符号(symbol)。这么做的目的(aim)是为了建立你耳朵听到的声音和实际内容之间的关联(connection)。把你听到的声音用你熟悉的符号记下来,哪怕只能记录下一种语气语调(tone)的起伏或者个别的声音(voice)。有时候成功失败只在一线间,就差那一点点。

  在听写的过程中,记录声音符号这一步(this step)就是那一点点。如果不记录,你永远不知道这个单词这个短语(expression)作用在你的耳朵里是什么声音。同样的词作用在不同的(different)人耳朵里,声音符号(symbol)是不同的。如果你认真记录一次,下次再听到一样或类似的声音(voice)时,你的反应速度(speed)和理解能力(ability)一定会加快。为什么大家听到Good morning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反应(reflection)就得懂,而且会立刻(immediately)反应出来意思是早上好(good morning)。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两个词的声音符号已经非常熟悉(familiar)。而很多其它的单词(word)或短语(phrase),我们认都不认识,更不用说在我们脑海中有什么似成相识的声音符号了。我们也从来没有试图(try to)去体会过,这些词和短语在我们自己的耳中,听到的感觉是什么。

  C. 听了三五遍,发现整个句子还是不知所云。这种情况的就是多种因素(factor)作用的结果了。可能里面有生词,有音变,还有可能是句型结构不熟悉不理解。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应该同时做A.B里面提到(refer)的工作。并把这句话作为接下来琢磨和总结的重点(key point)来对待。 琢磨反复完三五遍,打开听力原文(script),对照原文和自己的听写笔记琢磨。琢磨什么呢?刚才这儿我没听出来,是因为我不认识这个单词,还是因为觉得发生了音变现象(phenomenon),还是因为我对这个词或短语的声音不熟悉(unfamiliar),反应的慢。如果你能这样坚持二十天到一个月的训练(training),听力不可能有问题。所有的材料只要是词汇量积累了,听多少材料都不存在问题。这是我们说的在第三步反复琢磨要做的两个工作。

  第四步(the forth step):总结全文(to conclude all the paragraph)

  总结全文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总结的时候做两个工作。一是对照着自己写的声音材料(material)再去听一遍原文。再看着听力原文在心里默默地(silently)把这篇文章读一遍,同时回想(recall)刚才在这里为什么没听出来。发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采取策略(strategy)来解决问题。如果因为是单词不认识,我就多记两遍。如果是因为发音问题(pronunciation issue),我就多跟读两遍。如果是因为句型句式不熟悉,我就把这个句子单独提出来分析(to analyze)一下,然后用这个句型再造两个句子。其实一篇一分钟左右的文章(essay),如果我们每天坚持用这四大步骤(step)练一遍的话,一个月下来,听力水平一定会突飞猛进。

  江湖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得听力者得托福(TOEFL)。细细品味不无道理,因为大家都知道托福考试分为4个部分(part),其中有三个部分有听力测试(listening test),一旦听力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那接下来,我就如何提高托福听力跟大家做下分享(to share)。

  在我看来(in my eyes),听力中同学们遇到的最主要的(the most important)问题就是听不懂的问题,而听不懂是个很大很空的概念(concept),经过多年听力教学(teaching),我发现同学们听不懂的问题(question),总共有三个方面构成,分别是:词汇(vocabulary),语法(grammar),听力盲点三个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主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同学们的词汇关没有过,我始终都在强调(emphasize),托福听力其实就相当于阅读的加强(strengthening)版,阅读我们可以反复,而听力只有一次的机会,一旦存在理解盲点,就会导致全文理解出现问题(problem)。那么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同学们也会经常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有些词放在阅读当真不会构成威胁(threat),但是放在听力当中威胁性确实非常的大,主要就是阅读的反复性,如果我们出现词汇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语义来推导,词根词缀来推敲,甚至用语感来判断(to judge),但是,在听力当中不存在这些技巧(skill),一遍就过,没有时间反应(to reflect),推敲。因此,就对同学们的词汇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做到瞬时反应(immediate reflection),在瞬间里反应出词汇的意思,而这点对于同学们来说,挑战(challenge)还是很大的,因为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背诵词汇的固定模式(fixed mode),那就是注重对拼写(spelling)和意思(meaning)的把握,而发音经常是想当然,而频繁的想当然就会导致理所当然。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在听力中会出现很多失误(mistake),词汇的误解(misunderstanding)——发音和词汇对不上号。

  在此,我提出,同学们可以好好利用(to make use of )好21天词汇这本教材,里面的词汇(vocabulary),我个人认为是市面上词汇书籍中词频比较高的(high),而且,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配备了音频(video),里面先用英文念,然后再用中文解释(explanation),英文中文之间的间隔大概是1到2秒,在这期间,就需要同学们反应出词汇的意思,有种跟音频竞争赛跑(race)的感觉,长此以往,同学们对于高频词汇(high frequent vocabulary)的反应速度就会大幅度提升。在以后听托福文章的时候,就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attention)都放在词意上,而是更多的放在了句意上,为更高的境界意群的理解做好坚实的铺垫。

  现在比较流行的听写材料主要由三种,老托听力段子、TPO听力段子、SSS。推荐级的话是从左往右依次降低的,下面我来详细比较这些材料。

  如何运用身边素材练习托福听力

  市场上有很多的托福听力练习方法,但是都需要大家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今天小马小编要教大家一个简单易行的,在平时如何运用身边素材练习托福听力,托福题目源自生活,内容高度还原课堂情境和校园生活,运用身边素材也能练习托福听力,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欧美校园电影

  校园生活类的题材也占据了托福听力与口语题很大的一部分,尤其是刚开始的几道题,发挥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心理状态。因为都是日常内容,内容也无非家长里短,所以并没有生词可言。此时比拼的就是各位考生对于听力材料的熟悉程度了。

  关于校园生活的听力题都是基于真实的高中大学生活,从选择宿舍,到在校园里问路,到学习使用图书馆,到同老师交流论文,甚至与同学讨论学校的新政策。这些也许在中国的校园生活中并不常见,但的的确确都是国外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要想了解真实的欧美校园生活,那么校园电影无疑为大家打开了一扇窗。比如学校啦啦队的训练,校园广播的新闻,公益慈善募捐,一年一度的舞会,与老师辩论学校的政策等等,这些内容都能在丰富的青春电影中找到。比较出名的比如《公主日记》,《辣妈热妹》,《律政俏佳人》等等,那种感觉就好像中国学生看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此间的少年》,大家都能看到自己求学时的身影,由此可见对于真是校园生活的还原度。

  网络公开课

  托福听力中一半是课堂场景的还原,老师提供一个新的名词或者图片,边向同学们解读边与大家互动。尽管使用英文进行,整个模式其实与大家平时的课堂并无区别。但是这样全英文的授课场景去哪里找呢?

  各大高校的免费网络公开课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无论老师的发音用词还是具体的授课内容,都能再现原汁原味的欧美课堂教学场景。而且全部资源都来自名师名校,内容涵盖数学、文学、工程、生物、历史、经济、环境等等,正是大家滋润自己兴趣爱好的好时机。

  因为公开课一般较长,更多的是帮助考生熟悉全英课堂的氛围,对于老师上课的用词难度、语速、口音等等提前熟悉,从而在托福听力考场上见招拆招。笔者就曾经在国外留学 (微博) 过一年时间。临走之前听公开课还处在依赖字幕的阶段,常常一个词错过后面一整段都理解慢半拍;然而一年留学的摸爬滚打的确让我有了极为明显的进步,无需开字幕就可以轻松理解,托福听力也得到了满分。身在国内的各位考生也可以通过公开课和我有一样的收获。

  需要强调的是,公开课毕竟是课,是课就需要记笔记。这也和托福听力如出一辙,需要不时记下关键词,理顺分类和要点间的顺序,明白前后的因果关系。这与TED几分钟理解大意的题目十分不同,此处针对长听力,不能不求甚解。所以为了方便理解,开着英文字幕听也未尝不可,这也有助于大家熟悉专有名词,混个脸熟之后自然就背下来了。

  3 当然如果你的正确率已经达到60-80%,那么你既不需要气馁,也不需要骄傲,虽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已经不是很长。这个时候,你仍然和前面一样,需要加强听写,呵呵,看到这里了,你该发现了,其实一直都没有让你做题,一直都是在告诉你做听写,什么时候做题?听写完了先!

  托福听力必备练习材料

  1. The Official Guide To The New TOEFL iBT (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俗称官方指南或OG)

  复习IBT,最权威的就是这本ETS出版的官方指南了,这本书的题目虽然不多,也比较基础,但是其指导性、权威性是此书的最大亮点。对于听力复习也是如此,出题思路和考试文章难度和考试都很接近。这本书值得备考者反复练习和研究,最重要的是体会它的出题思路。

  2. DELTA’s Key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OEFL Test: Advanced Skill Practice for the IBT(俗称蓝色Delta)

  这本书的难度不高,属于中等偏下一些,它的优点是题目丰富,适合我们掌握了IBT考试技巧和考试方向后,开始着手练习的材料。缺点是综合口语方面听力材料有些难,文章的逻辑不是很好把握,我们听的时候比较不容易把握要点。但是题目比真题稍微简单些,所以这本材料很适合复习初期练习,强化做题。

  3. 新托福考试听力特训(基础一般的选用)

  本书对新托福听力测试部分2段对话与4个课堂演讲题型进行了剖析及技能讲解。并提供了大量的模拟题目供考生练习。比较简单,符合中国考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适合备考新托福听力初期或基础稍差的备考者使用。

  4. VOA、 Discovery和National Geographic(泛听)

  A: VOA这些材料原版地道,口语流利,可以培养语感,应对托福习惯的出题方式,正好适合应对新托福听力考试的所需。另外也可以听写Standard VOA。 VOA的Special English更适合实力不太好的同学。Standard Voa,难度稍高。

  B: Discovery和VOA Science Report这两种资料涉及的范围和新托福听力有很大的交集,对熟悉各个领域的话题很有帮助,而且材料有一定的学术性和深度。

  5. 老托福的听力Part C(泛听)

  应对新托福最好的精听和听写材料莫过于此。因为新托是老托的延续,老托和新托在题材、词汇,和难度上都大致相当。当然,如果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先花一个月的时间将新概念第二和第三册的美英版先听写完,然后再来听写老托的lecture,这样才能基础更牢固,效果更明显。

  6. Delta’s Key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oefl Test: Six Practice Tests for the iBT (俗称红色Delta )

  这本书是做纸上模考用的,它比蓝色Delta要难, 出题思路和题目的难度也和真实考试很接近,总体来讲是我们冲刺阶段不错的材料。缺点是略显简单,主要用来找自信。

  7. 高分新托福听力120(CBT)

  这本书,对考试的出题思路和内容把握的相当好,是我们强化练习很好的书籍。并且还有模考软件,可以提早进行上机训练。但是这本书的听力确实不简单,适合程度稍高或者有了一定复习基础之后的考生使用。

  8. 报名赠送的在线练习(实际就是TPO)

  这个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考前听下,找找真题的感觉。缺点是题目不多。

  9. TPO:

  ETS出的最具实力的在线模考,可谓重中之重。真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最近,“刷真题没有用”的观点喧嚣直上,可是ETS依然没有放弃TPO的发布,很显然,ETS能够提供给备考者们的材料,只有TPO也就是考过的真题。

  如果练习不够,就会影响听的效果。如果分析时间不足,请特别关注下面这一点:

  推荐阅读:

  2016托福听力评分标准

  托福听力技巧汇总

  托福听力备考攻略

  专家支招,托福听力满分不是梦!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托福听力练习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托福考试听力部分的时间有多久

托福考试听力

托福听力考试的备考技巧及词汇积累方法

托福听力考试

托福听力与雅思听力的区别在哪里

托福考试听力

托福听力考试备考有哪几个要点

托福考试听力

托福考听力的时候需要记笔记吗

托福听力考试

托福听力练习方式分享

托福考试

如何练习托福听力 有哪些提高托福听力的技巧

留学考试听力练习

托福听力考试练习方法介绍

托福听力训练方法

有哪些正确练习托福听力的方法

备考托福听力

怎样正确的练习自己的托福听力

托福考试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托福听力,应该是中国学子公认的托福考试最难部分。那么托福听力备考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今天,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同学们带来的就是托福听力练习材料有关内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适合用来练习精听的材料包括:老TOEFL托福听力材料(material)中,Part C的lectures和新托福iBT的lectures。新托福iBT的lectures很长,大家可以分成几次(many times)来练听写。如果你就剩一两个月就要去参加考试(to take a test),一定记住所有的练习内容都应该是和你要参加考试直接相关的(direct relevant)材料。

  第一步(the first step):总听全文(to listen all the article)

  既然叫总听,就是不要陷入文章内容(content)的细节(detail)。总听只做两件事:一是明确主题,大概知道这个段落讲了什么事(what is the paragraph about)。二是寻找逻辑(to search logic)。英文文章的逻辑包括什么呢?只要能简单判断出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time order)写的还是空间顺序(space order);是现象解释还是两种观点的比较等。所以在总听第一遍的时候,关注那些起承转合的词(word),可以帮我们快速把握(to master)文章的逻辑(logic)关系。

  比如你听一篇段落,听到in the past,那你的预期(prediction)就该是,后面可能会提到now,也许还有in the future。听到“一些人认为”,那你的反应(reflection)应该是,接下来会谈“另一些人或者我认为的”。以前大家对于这样的能够提示(indicate)你文章逻辑关系或顺序的词是不敏感的。总是在听写第一遍(the first time)的时候就陷入细节。

  第二步(the second step):细听每句(listen to every sentence)

  在细听每句时,我见过有同学用复读机听。一句话说完,他就按个复读(repeat),让机子一遍一遍地读这句话,他不紧不慢地逐字听写下来。这种听写就属于低效甚至无效听写(dictation)。换句话说(in other words),你付出了80%的努力(effort),却可能只带来20%的效果(effect)。还有些同学是这样练习(to practice)的:就听一句话时,刚听到两个词(two words),就马上按暂停(stop),写下这两个词,然后再听三个词按暂停,写下这三个词。一句话被他分割(divide)成很多部分,听得支离破碎。我这里讲的细听每句,主要强调句子的概念(concept),是sentence by sentence的听写,不是word by word的听写。不过,这里的sentence也不是说非得到一个句号才算是一个sentence,这里指的是一个语意的停顿(stop),包括像逗号,分号,冒号等,都叫语意的停顿,在这样的地方可以按暂停。

  具体操作建议(suggestion):一句话先听一遍,到了一个语意停顿的地方按暂停,通过你的回忆(memory)把这句话写下来。有同学可能说,老师,一句话说了十几个词,我才能写出三五个单词,根本没关系(it doesn’t matter),因为我们在这里练的不是把听到的内容完全写下来的能力,而是锻炼记忆和总结能力。这里记住:每句话只听一遍,尽力写出或复述(retell)出你听到的内容。能写多少算多少。开始能写三五个词,坚持练习,就能写出更多的。

  第三步(the third step):反复琢磨(to think over and over again)

  这一步是核心关键。“反复”在这里不是一个副词(adverb)来修饰琢磨的,反复和琢磨都是动词(verb),指既要反复,又要琢磨。反复多少次合适呢?我见过特用功(very diligent)的同学,一句话听不懂,他就发誓(swear)说不把你听出来我就不吃饭!于是反复了三五十遍,听得眼睛都绿了,还是没听明白。这不又是80%的努力用在了没有效率的20%的事情上了。反复三五遍是最合适的。如果一句话反复三五遍还没有听出来的话,再听十遍八遍和三五遍的效果是没有太大区别的(no difference)。不过反复一两遍又太少。不要急着知道说得是什么,要通过反复三五遍,建立(to build)对整个句子的感觉(feeling)。

  A. 反复一遍后,句子的意思(meaning)全理解了,这时候就别试图把这句话一字不漏地写下来了。只要用记忆和总结把这句话的核心大意(main idea)写下来就行了。B.反复了几遍之后发现大多数内容都听明白了,但里面的个别词没听出来。这些个别词可能(might)对我们来说是生词(new word),也有可能是发音或音变导致(lead to)我们没听出来。这时需要大家做的工作是,记录声音符号(to report voice symbol)。也就是用你熟悉的(familiar)音标,汉字(Chinese character)或其它标音方式,把你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这个工作非常重要(very important)。总有同学说:老师,这句话我听不出来,听不懂。我就会问:那你听到声音了吗?他说:听到了。我说:“听到了什么声音。”他说:“啊,忘了。”

  我们练习的时候为什么不提高(can not improve),就是因为我们每次反复三五遍之后就直接打开原文看了。一看原文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一句话啊。这时,当你把原文放在一边再去听一遍听力材料时,你发现你都懂了。而这根本不是用耳朵听出来的,不是你的听力水平提高了,而是你用眼睛看完了记住了。就像我听广东歌,我先看一下歌词,再去听,我会觉得我广东话的听力水平还不错嘛,都能听懂。但如果不让我看歌词,直接去听,我肯定听得稀里糊涂。这些年来,很多同学也就是活在这种幻觉(illusion)中。听了几遍,看了原文再去听,就以为自己听力水平提高了。所以说,要改变(to change)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声音符号(symbol)。这么做的目的(aim)是为了建立你耳朵听到的声音和实际内容之间的关联(connection)。把你听到的声音用你熟悉的符号记下来,哪怕只能记录下一种语气语调(tone)的起伏或者个别的声音(voice)。有时候成功失败只在一线间,就差那一点点。

  在听写的过程中,记录声音符号这一步(this step)就是那一点点。如果不记录,你永远不知道这个单词这个短语(expression)作用在你的耳朵里是什么声音。同样的词作用在不同的(different)人耳朵里,声音符号(symbol)是不同的。如果你认真记录一次,下次再听到一样或类似的声音(voice)时,你的反应速度(speed)和理解能力(ability)一定会加快。为什么大家听到Good morning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反应(reflection)就得懂,而且会立刻(immediately)反应出来意思是早上好(good morning)。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两个词的声音符号已经非常熟悉(familiar)。而很多其它的单词(word)或短语(phrase),我们认都不认识,更不用说在我们脑海中有什么似成相识的声音符号了。我们也从来没有试图(try to)去体会过,这些词和短语在我们自己的耳中,听到的感觉是什么。

  C. 听了三五遍,发现整个句子还是不知所云。这种情况的就是多种因素(factor)作用的结果了。可能里面有生词,有音变,还有可能是句型结构不熟悉不理解。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应该同时做A.B里面提到(refer)的工作。并把这句话作为接下来琢磨和总结的重点(key point)来对待。 琢磨反复完三五遍,打开听力原文(script),对照原文和自己的听写笔记琢磨。琢磨什么呢?刚才这儿我没听出来,是因为我不认识这个单词,还是因为觉得发生了音变现象(phenomenon),还是因为我对这个词或短语的声音不熟悉(unfamiliar),反应的慢。如果你能这样坚持二十天到一个月的训练(training),听力不可能有问题。所有的材料只要是词汇量积累了,听多少材料都不存在问题。这是我们说的在第三步反复琢磨要做的两个工作。

  第四步(the forth step):总结全文(to conclude all the paragraph)

  总结全文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总结的时候做两个工作。一是对照着自己写的声音材料(material)再去听一遍原文。再看着听力原文在心里默默地(silently)把这篇文章读一遍,同时回想(recall)刚才在这里为什么没听出来。发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采取策略(strategy)来解决问题。如果因为是单词不认识,我就多记两遍。如果是因为发音问题(pronunciation issue),我就多跟读两遍。如果是因为句型句式不熟悉,我就把这个句子单独提出来分析(to analyze)一下,然后用这个句型再造两个句子。其实一篇一分钟左右的文章(essay),如果我们每天坚持用这四大步骤(step)练一遍的话,一个月下来,听力水平一定会突飞猛进。

  江湖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得听力者得托福(TOEFL)。细细品味不无道理,因为大家都知道托福考试分为4个部分(part),其中有三个部分有听力测试(listening test),一旦听力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那接下来,我就如何提高托福听力跟大家做下分享(to share)。

  在我看来(in my eyes),听力中同学们遇到的最主要的(the most important)问题就是听不懂的问题,而听不懂是个很大很空的概念(concept),经过多年听力教学(teaching),我发现同学们听不懂的问题(question),总共有三个方面构成,分别是:词汇(vocabulary),语法(grammar),听力盲点三个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主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同学们的词汇关没有过,我始终都在强调(emphasize),托福听力其实就相当于阅读的加强(strengthening)版,阅读我们可以反复,而听力只有一次的机会,一旦存在理解盲点,就会导致全文理解出现问题(problem)。那么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同学们也会经常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有些词放在阅读当真不会构成威胁(threat),但是放在听力当中威胁性确实非常的大,主要就是阅读的反复性,如果我们出现词汇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语义来推导,词根词缀来推敲,甚至用语感来判断(to judge),但是,在听力当中不存在这些技巧(skill),一遍就过,没有时间反应(to reflect),推敲。因此,就对同学们的词汇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做到瞬时反应(immediate reflection),在瞬间里反应出词汇的意思,而这点对于同学们来说,挑战(challenge)还是很大的,因为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背诵词汇的固定模式(fixed mode),那就是注重对拼写(spelling)和意思(meaning)的把握,而发音经常是想当然,而频繁的想当然就会导致理所当然。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在听力中会出现很多失误(mistake),词汇的误解(misunderstanding)——发音和词汇对不上号。

  在此,我提出,同学们可以好好利用(to make use of )好21天词汇这本教材,里面的词汇(vocabulary),我个人认为是市面上词汇书籍中词频比较高的(high),而且,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配备了音频(video),里面先用英文念,然后再用中文解释(explanation),英文中文之间的间隔大概是1到2秒,在这期间,就需要同学们反应出词汇的意思,有种跟音频竞争赛跑(race)的感觉,长此以往,同学们对于高频词汇(high frequent vocabulary)的反应速度就会大幅度提升。在以后听托福文章的时候,就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attention)都放在词意上,而是更多的放在了句意上,为更高的境界意群的理解做好坚实的铺垫。

  现在比较流行的听写材料主要由三种,老托听力段子、TPO听力段子、SSS。推荐级的话是从左往右依次降低的,下面我来详细比较这些材料。

  如何运用身边素材练习托福听力

  市场上有很多的托福听力练习方法,但是都需要大家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今天小马小编要教大家一个简单易行的,在平时如何运用身边素材练习托福听力,托福题目源自生活,内容高度还原课堂情境和校园生活,运用身边素材也能练习托福听力,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欧美校园电影

  校园生活类的题材也占据了托福听力与口语题很大的一部分,尤其是刚开始的几道题,发挥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心理状态。因为都是日常内容,内容也无非家长里短,所以并没有生词可言。此时比拼的就是各位考生对于听力材料的熟悉程度了。

  关于校园生活的听力题都是基于真实的高中大学生活,从选择宿舍,到在校园里问路,到学习使用图书馆,到同老师交流论文,甚至与同学讨论学校的新政策。这些也许在中国的校园生活中并不常见,但的的确确都是国外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要想了解真实的欧美校园生活,那么校园电影无疑为大家打开了一扇窗。比如学校啦啦队的训练,校园广播的新闻,公益慈善募捐,一年一度的舞会,与老师辩论学校的政策等等,这些内容都能在丰富的青春电影中找到。比较出名的比如《公主日记》,《辣妈热妹》,《律政俏佳人》等等,那种感觉就好像中国学生看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此间的少年》,大家都能看到自己求学时的身影,由此可见对于真是校园生活的还原度。

  网络公开课

  托福听力中一半是课堂场景的还原,老师提供一个新的名词或者图片,边向同学们解读边与大家互动。尽管使用英文进行,整个模式其实与大家平时的课堂并无区别。但是这样全英文的授课场景去哪里找呢?

  各大高校的免费网络公开课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无论老师的发音用词还是具体的授课内容,都能再现原汁原味的欧美课堂教学场景。而且全部资源都来自名师名校,内容涵盖数学、文学、工程、生物、历史、经济、环境等等,正是大家滋润自己兴趣爱好的好时机。

  因为公开课一般较长,更多的是帮助考生熟悉全英课堂的氛围,对于老师上课的用词难度、语速、口音等等提前熟悉,从而在托福听力考场上见招拆招。笔者就曾经在国外留学 (微博) 过一年时间。临走之前听公开课还处在依赖字幕的阶段,常常一个词错过后面一整段都理解慢半拍;然而一年留学的摸爬滚打的确让我有了极为明显的进步,无需开字幕就可以轻松理解,托福听力也得到了满分。身在国内的各位考生也可以通过公开课和我有一样的收获。

  需要强调的是,公开课毕竟是课,是课就需要记笔记。这也和托福听力如出一辙,需要不时记下关键词,理顺分类和要点间的顺序,明白前后的因果关系。这与TED几分钟理解大意的题目十分不同,此处针对长听力,不能不求甚解。所以为了方便理解,开着英文字幕听也未尝不可,这也有助于大家熟悉专有名词,混个脸熟之后自然就背下来了。

  3 当然如果你的正确率已经达到60-80%,那么你既不需要气馁,也不需要骄傲,虽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已经不是很长。这个时候,你仍然和前面一样,需要加强听写,呵呵,看到这里了,你该发现了,其实一直都没有让你做题,一直都是在告诉你做听写,什么时候做题?听写完了先!

  托福听力必备练习材料

  1. The Official Guide To The New TOEFL iBT (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俗称官方指南或OG)

  复习IBT,最权威的就是这本ETS出版的官方指南了,这本书的题目虽然不多,也比较基础,但是其指导性、权威性是此书的最大亮点。对于听力复习也是如此,出题思路和考试文章难度和考试都很接近。这本书值得备考者反复练习和研究,最重要的是体会它的出题思路。

  2. DELTA’s Key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OEFL Test: Advanced Skill Practice for the IBT(俗称蓝色Delta)

  这本书的难度不高,属于中等偏下一些,它的优点是题目丰富,适合我们掌握了IBT考试技巧和考试方向后,开始着手练习的材料。缺点是综合口语方面听力材料有些难,文章的逻辑不是很好把握,我们听的时候比较不容易把握要点。但是题目比真题稍微简单些,所以这本材料很适合复习初期练习,强化做题。

  3. 新托福考试听力特训(基础一般的选用)

  本书对新托福听力测试部分2段对话与4个课堂演讲题型进行了剖析及技能讲解。并提供了大量的模拟题目供考生练习。比较简单,符合中国考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适合备考新托福听力初期或基础稍差的备考者使用。

  4. VOA、 Discovery和National Geographic(泛听)

  A: VOA这些材料原版地道,口语流利,可以培养语感,应对托福习惯的出题方式,正好适合应对新托福听力考试的所需。另外也可以听写Standard VOA。 VOA的Special English更适合实力不太好的同学。Standard Voa,难度稍高。

  B: Discovery和VOA Science Report这两种资料涉及的范围和新托福听力有很大的交集,对熟悉各个领域的话题很有帮助,而且材料有一定的学术性和深度。

  5. 老托福的听力Part C(泛听)

  应对新托福最好的精听和听写材料莫过于此。因为新托是老托的延续,老托和新托在题材、词汇,和难度上都大致相当。当然,如果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先花一个月的时间将新概念第二和第三册的美英版先听写完,然后再来听写老托的lecture,这样才能基础更牢固,效果更明显。

  6. Delta’s Key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oefl Test: Six Practice Tests for the iBT (俗称红色Delta )

  这本书是做纸上模考用的,它比蓝色Delta要难, 出题思路和题目的难度也和真实考试很接近,总体来讲是我们冲刺阶段不错的材料。缺点是略显简单,主要用来找自信。

  7. 高分新托福听力120(CBT)

  这本书,对考试的出题思路和内容把握的相当好,是我们强化练习很好的书籍。并且还有模考软件,可以提早进行上机训练。但是这本书的听力确实不简单,适合程度稍高或者有了一定复习基础之后的考生使用。

  8. 报名赠送的在线练习(实际就是TPO)

  这个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考前听下,找找真题的感觉。缺点是题目不多。

  9. TPO:

  ETS出的最具实力的在线模考,可谓重中之重。真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最近,“刷真题没有用”的观点喧嚣直上,可是ETS依然没有放弃TPO的发布,很显然,ETS能够提供给备考者们的材料,只有TPO也就是考过的真题。

  如果练习不够,就会影响听的效果。如果分析时间不足,请特别关注下面这一点:

  推荐阅读:

  2016托福听力评分标准

  托福听力技巧汇总

  托福听力备考攻略

  专家支招,托福听力满分不是梦!

一键复制全文